首座穿越秦嶺的高鐵特長隧道貫通 西安至成都3小時
(Gaotie.cn)09月19日訊: (記者劉濤)9月18日,經過29個月的艱苦努力,鐵路客運專線重點控制性工程——老安山隧道順利實現貫通,成為首座成功穿越秦嶺的高鐵特長隧道。
老安山隧道位于省佛坪、寧陜縣境內,全長15161m,為客專第二特長隧道。該隧道于2013年4月19日開始施工,由于施工難度大,是西成客專的重、難點工程,也是全線6座I級風險隧道之一。該條隧道的順利貫通,為確保西成客專全線如期開通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隧道巖層地質復雜施工難度大
老安山隧道位于秦嶺南麓低中山區,隧進口位于寧陜縣四畝地鎮柴家關村羅卜峪長溝,出口位于佛坪縣東岳溝口東岳殿村,平均海拔825~1990m。洞身地表起伏較大,地表自然坡度40°~60°,分布有眾多基巖“V”型侵蝕谷。隧道通過區的主要巖性為巖漿巖、變質巖以及斷帶內分布的構造巖,節理發育、巖體破碎,地下水豐富。隧道進口地段巖性主要為巖夾片麻巖、花崗巖,中部地段巖性主要為石英片巖夾石英巖,出口地段巖性主要為片麻巖夾片巖。隧道洞身通過地段為印支-燕山期強烈隆起地段,內部組成與構造變形十分復雜。施工中,多次發生巖爆、突(涌)水等不良地質,涌水量最大達到了43875m3/d。施工安全風險高、難度大,是西成客專重點關注項目之一。
采取國內領先施工工藝“零事故”貫通
針對復雜的地質地貌,客運專線陜西有限責任公司加強施工安全管理,確保施工質量。負責隧道施工的十二局在Ⅱ、Ⅲ級圍巖地段,采用“全斷面法”實施光面爆破;在巖爆地段,采用打孔釋放壓力結合及時灑水降溫的方法實現“弱爆破、快推進”。在嚴重涌水段和Ⅳ、Ⅴ級圍巖地段,做好超前地質預報和加強支護,嚴格按照“三臺階七步流法”進行作業。在車站進洞大斷面軟弱圍巖地段,采用“雙側壁導坑法”施工,控制地表沉降,保持掌子面穩定。同時,利用濕噴機械手、自行式大跨度襯砌模板臺車、仰拱棧橋、門架式溝槽模架等先進大型施工設備;采取仰拱整體式弧形模板、襯砌鋼筋擠壓連接、襯砌臺車鋼端模、機械手濕噴等新工藝、新工法,投入了大量的專用機械設備,組成鉆、裝、運、支護、二襯等機械化作業線,提高了作業效率,實現了隧道的“零事故”貫通。
西成客專穿越秦嶺蜀道不再難
西安至成都客運專線位于陜西省南部和省中北部,行經秦巴山區,連接關中平原、漢中盆地和成都平原。線路北起西安,向南經漢中進入四川省境內。西安至成都線路全長643公里,其中西安至江油段為新建鐵路客運專線,全長510.5公里,在江油與已經開通的綿(陽)成(都)樂(山)客專相接至成都。西安至成都客運專線標準為雙線客運專線,速度目標值250公里/小時。項目在陜西境內(站至省界)343.6公里,建設工期5年,2012年10月開工建設,計劃2017年底開通運營。
是國(guo)家(jia)中長期鐵路(lu)網(wang)規(gui)劃中新建太原(yuan)~運(yun)城~西(xi)安~漢中~綿陽鐵路(lu)的(de)一部(bu)分,與共同形成(cheng)華北至西(xi)南地區的(de)新通道,建成(cheng)后西(xi)安至成(cheng)都將(jiang)形成(cheng)3小時經(jing)(jing)濟圈,對于促(cu)進關天-成(cheng)渝兩大經(jing)(jing)濟區交流合作、完善區域快速客(ke)運(yun)專線(xian)路(lu)網(wang)建設具有重要意義(yi)。